R
在贵州省博物馆收藏了一件菩提达摩佛的铜造像,为明代黄铜制造,通高36.7厘米。佛像头颅显出光突平滑之顶,其耳后周围以一个个小曲状发卷环绕。头面向前微抬,双目瞠开,双眉紧皱,两只大耳向下垂之,高鼻梁,张嘴露齿,面容清瘦。佛像赤裸着上身,肩胛凹洼,骨外凸显,前身腹部凹入,腔前的肋骨分左右,历历可数,节节清晰,后背露出背甲与节节肋脊,显示出了苦行僧的真实形象。宽松的僧裤挽于膝上,褶裥叠叠飘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苦行修炼的刚强意志。
佛教发源于印度,正式传入中国是在汉朝,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才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在这一时期,不少佛教派别来到中国,如禅宗祖师菩提达摩就是这个时期来到中国的。
菩提达摩,“摩”也可称“磨”。略称“达摩”或“达磨”,意为“道法”。为南天竺(古印度)僧人。属婆罗门种姓,一说属刹帝利种姓,香至王第三子。他的本名为菩提多罗,幼年时曾拜二十七祖般若多思为师,改称多罗达摩。从于大乘佛教的传播,精通诸经典,为西天(天竺)禅宗二十八祖。后愿前往边地传教。
达摩于南朝宋末航海,途经越南到中国广州后,又往北魏,在洛阳、嵩山一带游历并传教禅学。据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都不曾见过,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伽蓝记》卷一)。后来遇到北魏、北齐时僧人慧可。正光之年(520年)慧可去嵩山少林拜访菩提达摩,整夜立于积雪中,到天明达摩仍不许其入室,便以刀自断左臂表示求道之至诚,遂而谒大悟。达摩感慧可之笃诚,乃授《楞伽经》四卷。慧可6年中精通禅学,于是禅宗得以流传。
百度搜索更多内容:明代佛教造像之菩提达摩佛铜造像考略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权利,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