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引入新课环节”,使
学生尽快进入
思维状态
物理学科的
特点是以
实验为
基础,紧密联系
生产生活实际的学科,
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
思维能力。而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
好奇心强,富于幻想,
求知欲旺盛,他们在
学习物理时,对物理这门课是充满好奇的。如果能够把学生的好奇心
转变成
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学生兴奋起来,一堂课就有了良好的开端。因此在具体的
教学中,我们首先要重视“新课引入”这一教学环节。
引入新课的
方法是多样的,可以通过学生回答
教师的
提问引入新课;也可以利用
问题设疑引入新课;还可以利用民间故事或物理学史例引人新课。这里特别要提及的是,可以通过
演示实验引入新课,例如,在讲物体沉浮之前,表演“沉浮子”的小魔术:用一支空的藿香正气液的玻璃小瓶,把它放入盛水的量筒中,并让其吸入水,使之直立浮于水中,用橡皮膜将量筒口封住。用手压橡皮膜,沉浮玩偶听话地下沉,松手后又听话地浮起来,同学们看后都惊叹不已,由此
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为教师进一步深入
分析作了“铺垫”,最终达到学生思维和教师思维同步的
目的。
二、注重
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初中物理教学如果不重视实验,教学的时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学必须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
实践中感悟知识,通过
课堂实验透彻地领悟知识,让学生在观察、
实践、
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得知识,
培养能力,
发展思维,收到较好的效果。
1.注重
实验方法,培养动手
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把一些讲授课变成
学生探究课,例如教学《浮力的
应用》一课时,根据学生学过的知识“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铁应沉入水底,但为什么铁制的轮船却不下沉?这时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准备好的废牙膏皮通过实验
探究其中的奥秘。恰当的问题,多样的实验,开启了学生思维之门,使学生的
创新意识得以扶持,深入探究的愿望油然而生。
2.
开放实验,让
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走进
实验室,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有些习
题型实验或
阅读型实验在课堂上反复讲了好几遍,很多学生对原理还是很模糊。例如要求学生画出用甲、-乙、丙3个开关和红、绿、黄3个小灯泡模拟的医院病床电路。即使这道习题教师反复讲,学生重复练,结果很多学生还是不
理解。如果开放实验室,提供器材,让学生亲自到实验室中连接电路,弄清开关控制灯光发光的原理,让
学生体验因实验
成功而带来的喜悦。
三、注重
课堂提问技巧。
促进师生互动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
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提问是
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提问不仅是老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因此,在
课程改革今天,教师不仅要探索自身课堂教学提问的
有效性,更要探索
引导学生
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1.教师课堂提问应该
有效。教师
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
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检查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方法的情况;还能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时问“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运动时,电流表有什么现象?这现象说明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这样逐步增加问题的
难度,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有时学生答错了,教师不必直接指出,只需从反面提出一问,使学生猛然醒悟。
2.把握提问时机,调节
氛围。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对调节
课堂氛围也是十分
关键的。上课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较分散,教师应该用生动的提问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引导学生全心投入学习过程;而在一节课的中间,如果学生注意力因高度集中而疲劳时,教师又应该通过巧妙的提问将学生从思维疲劳中
解放出来,一节课中通过实实虚虚的提问,调节学生的情绪,从而使上课疏密相间,张驰结合,保持持久的听课兴趣和学习气氛。
3.教会
学生学会提问。教会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提问,能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课堂上,应通过多种
方式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与他们是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的。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创设
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大胆猜想,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
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百度搜索更多内容:怎么把握初中物理教学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权利,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