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有一个让人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问题,这就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把课堂做精做细,建立高效课堂、智慧课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 、新的课程理念不能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
主要表现为关注教材的多,关注课标的少;关注知识传授的多,关注人的发展的少;教师包办代替的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少。
这也是最突出的问题。
2 、课堂教学操作上的不规范现象。
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学知识不正确,教学术语不专业,教学训练不严格。
3 、校长缺乏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指导。
主要表现在重结果考核,轻过程管理,校长把课分给老师,最后只跟教师要成绩,至于教师怎么教,可能就不管不问了。
二、影响课堂教学的几个理念
1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教育应首先关注人,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性的完善。
看一看我们课堂上的表现:
例 1 、语文课,导入精彩——提出问题——学生朗读,没过几分钟,老师拍手或敲桌子,学生停,老师说:“刚才大部分同学把课文朗读了一遍,下面我提问……”
请问:你怎么知道大部分同学已读了一遍了?教师关注的是教案,而不是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例 2 、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或者学习目标,学生在认真自学,这时老师却一遍又一遍喋喋不休地提示,注意这,注意那……,严重扰乱了学生的思路,说到底,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十分淡薄。
例 3 、“老师,我想量你的腰”
一节小学数学课。授课的是一位女教师,四十多岁,胖胖的。
授课内容:厘米、分米和米
让学生测量桌子、铅笔和手臂的长度后,老师问:让我们再找出别的东西测量一下吧?
这时一个一直没有发言的小男孩举手了,老师很高兴,请他回答,小男孩站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我想量量你的腰。
老师看看自己的身材,有些尴尬,但还是微笑着轻声说:好啊,孩子,你来量吧!
小男孩可高兴啦 ! 在全班同学羡慕的目光中,他的尺子在老师腰间翻起了跟头,并说出答案: 87 厘米。老师评价:不错,量得认真,答案也接近。
老师继续启发:谁还有更准确的办法?
一个小女孩举手说:“用手量,我一个手掌是 11 厘米,量量有几个手掌的长度就行了。”
老师说:“来试试。”
小女孩用小手在老师腰间绕一圈后,说答案 88 厘米 。
老师评价:很好。谁还有别的办法?
另一小男孩举手:老师,你把腰带解下来,我用尺子量一量就知道了。
老师开怀大笑,且一边解下腰带,这个学生又找了两个同学帮忙,来量腰带,老师说:“慢”,并指着腰带一处问学生,是从腰带扣量到这儿呢,还是量整条腰带的长呢?学生真聪明,说是前者。“那么好,来吧!”这个小男孩是又高兴又神气,他认真地测量起来。
这节课始终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关爱、民主、宽容、平等是这位老师的教育理念,这真是一个教育家。
2 、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我们的教育怎样做才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呢?
( 1 )、对孩子的一生负责,一个很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行为的种子,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收获命运。
可见,一个好的习惯是一种多么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学生之间成绩差别,主要不是智力的差别,而是习惯的差别。成绩好的学生习惯:专心致志,有恒心,能坚持不懈,做事有条理等等;成绩不好的学生习惯:做事不专心,无条学理,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等等。
例如:不少学校要求学生上早自习,可一些学生老是迟到。原因是什么?习惯好的学生头天晚上把上衣、裤子、毛衣、袜子、鞋子等摆放有序,第二天早晨即使不开灯他也能迅速起床,穿戴整齐,五分钟就能到班里。习惯不好的学生睡觉时衣物摆放无序,第二天早晨不是找不着袜子就是找不着鞋,要不就是把毛衣穿反了,十分钟也出不了宿舍,所以他老迟到。
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一个学生具有四个习惯,几乎没有学习成绩不好的。它们是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认真预习和及时复习。简单吧?可是同时具备这四个习惯的学生还真不太多。
有些老师也认识到了习惯的重要,但大多是零打碎敲,不成体系。就好像是一壶总也烧不开的水,烧到 40 度就烦了, 50 度就没耐心了, 60 度就失去信心,认为烧不开就放弃了。
( 2 )、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要夯实品德根基。
习惯是人生之基,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关系到学生的成材方向。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实就是指学生的思想、道德、人品,修养。中华文化都特别崇尚品德,古语说:有德有才,谓之圣贤;有德无才,谓之君子;有才无德,谓之小人。现代企业用人广告:有德有才,重用;有德无才,可用;有才无德,不用。可见,品德是多么重要!
在课堂上,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个眼神,都在展示着教育理念。
我到一所中学去听一节九年级的语文课,讲的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讲到资本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他启发学生: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有没有金钱关系?学生答:有。这时他本应该进一步启发: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吗?来引导学生认识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亲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珍贵的亲情,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亲戚之间,血脉相连,生死与共,亲情无价。两者构成巨大反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然而,鬼使神差,这位老师说:是啊,连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都离不开金钱关系,可见金钱关系多么重要啊!听到这里我的心陡然一震,我的同事啊,你可知道这句话将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连亲情都变得麻木,有谁还在乎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也许这位老师是无意的,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如果你想为你的学生一生负责,就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德,有了这些,就等于在他们的身体里安装了发动机,浑身充满力量 !
3 、保护学生的想像力。
没有想像力就没有创新,而培养创新精神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
大家可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大学教师曾经做了一个对比实验,他用粉笔在黑板上点了一下,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都说是“一个点”,此外再无任何说法;同样一问题问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他们的答案丰富多彩,像天上的星星,像眼睛、像爆米花……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压抑学生的想像力,常常用规法和格式法压制学生。比如:一说到太阳,学生会想到党的光辉,党的温暖;一说到春蚕蜡烛,学生会想到教师的无私奉献;一说到钟表,学生会想到时间的宝贵。
不能怪学生,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学生是怎么被捆住想像的翅膀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讲过这样的话:“我们的教学没有给学生以适当的位置,教师眼中没有学生,只有教案,几十人鲜活的生命围着死的教案转。”
或许这就是我们的学生被捆住想像的翅膀的原因吧。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1 、老师不讲学生就不会。
为什么?有的老师说了,我讲了而且不止一遍学生还有许多不会的,不讲那他更不会了。一节课本来准备十分充分,课堂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觉得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给了学生,不
知道的也做了大胆地推测,讲完后,长出一口气,十分满意,像庖丁解牛,提刀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洋洋自得。其实这节课并不算成功。
2 、只看教材、教参,而不看课程标准。
课改以后,中考、高考是考课程标准,而不是考教材。备课时应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看看是如何要求的,是理解,掌握、还是运用?分清层次,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3 、认为客观条件不允许。班级人数多,基础差,奖金少,年龄大了。总而言之,出去学习,一看就感动,一听就激动,回来以后不动。
4 、没有耐心,不能在困难中找出路。
很多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都曾实践过课堂教学改革,但在遇到困难时,缺乏耐心和勇气,没有坚持下来,很可惜。
百度搜索更多内容:课改问题如何解决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权利,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