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
高考即将到来。就在即将到来之前的这几天,媒体上披露了今年全国参考人数明显减少的消息。不少人都对这一变化深感忧虑。想不到的是,居然有人声称这一现象“未必是件坏事”,似乎还应对之大声喝彩才是。这实在令笔者大惑不解。
古往今来,在“官本位”盛行的
社会里,“学而优则仕”——准确地说应该是“考而优则仕”曾经被全社会几乎所有阶层都一致认同是人才筛选、官吏选拔的一条
比较正当而公平的阳光途径。尽管这条途径也曾经受到很多人的非议和反对,但我始终觉得,“考而优”比起那些只看血统裙带或者仅凭“闹而优”、“拍而优”、“混而优”、“贿而优”之类的歪门邪道来,至少要好上一千倍。尤其重要的是,由于有了这样一条途径,成千上万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的子女后代才总算获得了一个这样的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便可打破原有的身份限制,重新改写自己的命运,
实现自我的价值提升。也就是说,有了这条途径,社会各阶层的成员才不会永远地一成不变,特别是身处底层的人们才不至于世世代代都只能蛰居在底层,永无出头之日。
当然,现在的高考同当年选拔官吏的“科举”
考试还不能够完全相提并论。但它在改变底层民众命运上所起到的
作用却几乎是完全一样的。
正因为具有如此重要的命运攸关的作用,所以,参加高考是当代每一个
高中毕业生不可剥夺的正当合法权利。能否考上是个人的水平
能力或临场发挥如何的
问题,考与不考则关系到对这一正当合法权利是正常行使还是自动放弃的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明知这是属于自己的宝贵权利和机会,是一件通常
意义上的“好事”,却偏偏被不少的年轻学子自动放弃了。这正常吗?这些学子和他们的家长是出于何种考虑,才终于做出了这种在旁人看来似乎很是有悖常理的决定的呢?
如果说,这些学子仅仅因为自己
学习成绩不好,或者从心底里对上大学极为反感,心甘情愿地自动放弃了参考的权利和机会,那作为旁人,任何的说三道四、评头品足都纯属多余。
可是,如果这些学子的内心其实很想上大学,其中不少人学习成绩也不成问题,只是基于种种其他的外在
原因才极不情愿、十分无奈地放弃了参考,那么,对于这次考生人数的减少,我们还会觉得“未必是坏事”吗?
促成如此多的应届生放弃高考的原因很多。我原来也跟很多人一样,也认为这一切都是眼下大学毕业生
就业难的严峻现实使然。可仔细一想,又觉得这样的看法似乎并未触及到问题的实质。看看我们周围那些家中有人在政府任职或自家开有公司、工厂的大学毕业或未毕业的年轻人吧,即使是现在,他们何曾为就业的事发过愁?难怪很早以前,社会上就开始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只要家里有
背景、有家底、关系硬,谁还会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
如此看来,“就业难”只是个表面现象。真正令这些
学生放弃参考的主要原因,是隐藏在“就业难”背后的各种社会不公,以及由这些不公引发的对未来的希望和
信心的极度缺失。
再别用什么 “成才
观念”、“就业观念”发生了“可喜”变化之类的美妙言词自我陶醉、自欺欺人了。敢情说这些话的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压根儿不存在什么孩子高考、就业之类的难题,因而才会把这些话说得如此的轻松、洒脱,不近情理。
这次高考人数减少现象折射出的
教育体制、高考
方式、就业难等方面存在的若干社会弊病的确应该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关切与重视,但是它所折射出来的越来越普遍存在的以权、钱为核心的各种社会不公,更应该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警惕和关注,并尽快设法妥善解决才是。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让所有愿意读大学、愿意参加高考、而且学习成绩也能够顺利达标的应届毕业生都够能泰然自若地端坐在高考考场里。只要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至于每年高考人数究竟多了还是少了,谁还会去特别在意呢?
百度搜索更多内容:今年,我们为高考人数减少喝彩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权利,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