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高考就像一次全国中学生的战场一样,寒窗苦读12年!说实在,确实不容易,能拼到最后的人,无论是成功或者失败,都是胜利者!但是还是会有大批的落榜者,他们成为了高考的淘汰者,被淘汰的人或打工,或继续复读,或者流浪。与其说他们是淘汰者,不入说他们是高考实验的“小白鼠”!
我们中国恢复高考31(1977--2008)年来,走过的每一步路,每一次高考都是在改革。改革就不会有风平浪静,总是有部分人被改革的风浪淹没,部分人站在改革的浪头上挥舞着胜利的旗帜。
30年来,高考改革的可圈可点之处还有很多,如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是我国提前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助推力;由统一命题到分省命题,成为高考改革在坚持统一的基础上,走向多样化的关键步骤之一;网上阅卷,从程序和技术上保证了阅卷标准的一致性;网上录取、招生“阳光工程”,使招生信息更加公开和透明,保证了招生录取的公开、公平、公正……
尽管如此,一年一度的高考仍会受到方方面面的批评和指责,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人们对高考改革所寄予的更高期待,是一种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应该说,30年后,高考的改革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当今的高等教育,早已从当年的面向政府,转向面向社会,政府已经无力包下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只能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投向社会,因此,高等教育的改革,第一位的就是如何使自己的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作为高等教育的入口,高考必须适应素质教育的改革,也就是说,进入大学的中学生们,不一定博闻强记,掌握大量标准答案,而一定要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创造性。因为社会越往前走,对于教育世界性的要求越高,对创造性的要求也越高,要想在新的时代,使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先要求自己国民具有创造性。
然而,改革30年,教育的改革举步维艰,高等教育甚至还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大跃进,期待在不改变体制的前提下,靠大量资金的投入,在短时间内打造出几十上百所世界一流大学来。在这个大跃进的热潮中,原本早就应该启动的高考改革,被一拖再拖,使其病上加病,积重难返,甚至造成了大学的衙门化和高考弊端相联接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使高考改革,平白增加了难度。
百度搜索更多内容:不能做高考改革的“小白鼠”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权利,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