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输血为造血,创新教育扶贫移民;整合利用资源,探索职教“三段式”办学――
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从人口地域来看,海南都是一个小省。然而,凭着海南省委省政府“小财政大教育”的战略眼光,以及“敢想敢干、敢试敢闯”的特区精神,海南的教育事业却一再创出“海南经验”,引出教育部长周济“三谢”海南、三下海南的佳话。
教育扶贫移民: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困
由于经济水平不高等历史原因,海南城乡之间、市县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处于被动地位,边远地区孩子享受不到均等的教育资源。
解决这一问题一般靠财政转移支付,但目前海南省政府的公共财力很难做到这点。即使做到了,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也不高,因为农村边远地区,师资队伍难稳定,生源也难有后续保障。
“引进去”变“走出来”,“输血”变“造血”,思路豁然开朗。
在昌江首先实行“教育扶贫移民”试点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把“教育扶贫移民”列入未来5年重点民生工程予以推进,计划在2008―2010年总投入3.7亿元,新增2.7万个优质学位。重点将贫困自然村和处于生态核心保护区边远村庄的小学和初中生,转移到就近条件较好的乡镇学校或县城九年一贯制学校免费就读。
去年,海南省“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正式启动,投资1.9亿元在陵水、保亭、五指山等10个贫困市县试点实施,建设10所主要用于接收教育扶贫移民学生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优质学位1.6万个。今年秋季开学,这些学校将正式投入使用,“移民”来的山区学生不仅免交学费、课本费、住宿费,每年还有600元或750元的生活补助。
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从硬件和软件上缩小了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开拓了农村孩子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优势,有利于从根本上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而通过教育扶贫移民,也减少了生态保护区的人口,并逐步改变其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三段式”培养:优化整合职教资源
“家有万金,不如一技在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省第五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卫留成明确提出“加强规划,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省长罗保铭提出对职业教育要“重点支持、重点倾斜、重点发展”,同时 “用三年时间打好职业教育翻身仗”。2007―2008年两年全省职业教育共投入资金近10亿元!
随着海南各市县纷纷新建职教中心,校舍等硬件问题迎刃而解,迅速扩大了招生,但其专业师资、设备的匮乏也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板。
为此,海南探索、创新出中等职业教育“三段式”培养模式,扬长避短,优化整合资源。
“三段式”模式即利用市县职教中心、重点示范校、企业各自资源联合办学,分段学习。一年级在市县职教中心学习文化课和理论课,二年级转到省级或重点示范中职校学习专业知识,三年级则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
通过一系列资金投入,创新办学模式,海南中职在校生规模从2006年的7.89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11.56万人,实现了中职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
今年2月在海口举行的2009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经验交流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欣然指出,中职教育“海南经验”有“领导重视、对职业教育重点支持、坚持改革创新”三大突出亮点。
百度搜索更多内容:海口小钱办大事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权利,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