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朋友看来,学习本身就是掌握科学知识,只要跟着老师学就行了,没有必要再花费心思掌握如何学习的知识。
这是非常错误的,这正是导致学生与学生之间差距的原因所在。人的大脑基本上没有差异,学生的勤奋程度大同小异。学的是同样课程,由同样的老师授课,为什么学习成绩相差悬殊呢?我们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是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电脑和互联网时代是个全新的时代,对于学生来说,主要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信息的海量性、二是信息的复杂性、三是信息的侵略性。天真好奇的中学生,处于知识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中,如果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很容易成为垃圾信息的牺牲品。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说,你想把事情做好,首先需要得心应手的工具。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掌握了工具,从石器到电脑,从烽火台到互联网,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与工具密切相关。
我们所讲的科学学习方法,就是认识世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掌握了科学方法,一生受益无穷。世界是复杂的,但是对于掌握科学方法的人来说,只是不断的分类过程而已。学习总是面临许多难题,对于掌握科学方法的人来说,只是分步的不同阶段而已。面对求知的世界,许多人茫然不知所措,对于掌握科学方法的人来说,只要不断地筛选出已知选项,就会洞若观火般地得出未知选项。在别人处于迷惑犹豫之际,自己迅速作出正确判断,从而捷足先登,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科学方法适用于所有人群,对于中学生尤其重要。中学生风华正茂,大家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是掌握知识的最佳时机。然而对于许多中学生来说,世界是个万花筒,是个被打乱的魔方,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每前进一步都十分困难。
掌握了科学方法,就能如鱼得水般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探囊取物般地攻克难题,轻松自如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这个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早在1596年,就由法国人,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笛卡儿提出来了。他在《方法导论》一书中,归纳了科学方法的四条规则:
规则一:绝不承认任何事物为真,除非我明明白白知道它确实为真。
规则二:将我们所要检查的每一难题,尽可能分解成许多部分,以作为妥善解释这些难题的要害。
规则三:依照次序引导我们的思想,由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步一步地上升到最复杂的知识。
规则四:处处做周全无误的核算与普遍不漏的检查,直到足够保证没有遗漏任何一件为止。
有人也许会说,科学方法有这么简单吗?告诉大家,这看似简单的道理,其实很不简单。这正是中西文明的差距所在。大家都知道,中国落后有制度原因、思想原因、文化原因等等,但是在我看来,没有推广科学方法,不能用科学方法认识世界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科学方法要求必须有怀疑精神,我们的制度则要求畏天命、畏圣人、畏君子,直到现在还有许多禁区不许怀疑,不许置疑。
我们分类非常原始。直到今天许多人还是习惯用阴阳解释宇宙和世界万物,用君子、小人衡量道德,用敌人、朋友划分阵线。把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简单化,把处理社会关系的方式简单化,殆害无穷。
科学方法要求将复杂现象逐项分类,通过不断划分类别,理出头绪。正是由于分门别类的不断细化,西方科学诞生了化学元素周期表,以及细胞、蛋白、原子、电子、质子等微观世界的不断发现。我们的祖先面对对万类纷繁的自然界现象,仅仅用金木水火士来概括自然万物。这种笼统的混沌的划分,限制了科学的发现和发展,使中国长期落后。
概括来讲,所谓科学方法就是怀疑、分类、分步、无遗漏,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分类、分步。我们说一个人知识渊博,成熟老练,主要是指一个人思维有条理,说话办事有分寸。所谓有条理就是善于分类,所谓有分寸就是善于分步。
也许有同学会问,分类谁不会?男人女人、大人、小孩、中国人、外国人,分类真有那么重要吗?
大体的、简单的分类,只要有一定智商都能做到。问题在于,世界上的事情非常复杂,一件事物往往与许多事物相关,要想把分类不断细化,必须掌握大量知识。比如,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有白种人和黑种人,但是如果让你说出黑种人里还有多少种族,恐怕就难说出来了。如果进一步说,黑种人有多少语系?他们各属于什么国家?又有什么不同习俗?经济状况如何?属于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恐怕知道的人就更少了。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具体的黑人,就需要不断分类,从而确定他的社会身份。
其实,抽象的黑人并不存在。任何一个人,都属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都有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分类是我们时时刻刻必须面对的问题。
如果我们不懂得植物分类,就无法对植物作出判断。该学科把植物分为低等植物菌类、藻类、地衣,高等植物苔藓、蕨类、裸子、被子等。掌握了这些知识,所有植物我们就能很轻松地区别种类。
最极端的例子是图书馆学。所有图书只有经过分类才能供大家有选择的阅读。否则,图书馆就是个书本仓库,不能发挥其重要功能。
懂得分类,会让我们把复杂的世界看得很简单。有人看到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皱着眉头说,这么多人,都是干什么的?司马迁是个伟大的历史学家,对于社会有着深刻透彻的理解,他张口便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利益角度作出概括性分类。
百度搜索更多内容:海南中学生要看的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权利,请联系我们。